這篇是因應開學寫的,想為這兩個禮拜來的生活做個小結。從發佈上一篇到現在其實拍了不少照片,但我出門太趕忘了放進電腦裡,明天再上傳囉。
趕在九月前飛到里昂,是為了參加學校安排的兩週introductory course,但其實授課內容大部份是生活實用資訊和旅遊指南,學分也只是附加的,對我們這些出發前都強迫症似瀏覽過所有前人心得的台灣學生來說,這些課程幾乎完全沒有必要。但畢竟來學校上課才能交到朋友,所以也不算沒有收穫。
法國印象和初來乍到時已經有些差距。仔細一看當初似乎很時尚的路人們不過是因為長得高身材好,事實上,除了車站和觀光區外,里昂是個滿純樸的地方,這裡最適合的是生活而非遊覽或表演。
說到朋友也不是沒有,但交換學生們大多會和自己同國家的人一起混,畢竟生活習慣還是最相近,例如美加掛就是股凜然不可侵的勢力,而他們的相處模式我也無法適應,就是些酷愛趴踢消費高昂的北美大學生之類。在台灣時以為出來會不得不交到許多異國朋友,而其實並不盡然。台大、中央、淡江、交大加起來,台灣人差不多有十來個,我們常約好一起上課、購物,甚至每個禮拜到其中某人的宿舍一起煮晚餐大喝紅酒,(紅酒真的好便宜,超市一瓶常常不到台幣一百塊。)其中也有還算氣味相投的同伴。我覺得這樣很好。
把握幾個週末到處遊樂,畢竟法國人所有正事週末都得停擺,不出去玩也不能幹嘛。明明還沒拿到居留證,前幾天還硬衝了一次三天兩夜日內瓦,是趟要價一百六十歐的昂貴荒謬旅程,但一路上尚稱歡樂。瑞士的驚人物價讓我們第一天完全瞭解到里昂是個多麼可愛溫馨的城市,而里昂市民又是多麼多元可親。這部份的遊記就等照片上傳後一起詳述,應該會很精彩,哈。
這兩週也深刻體會到所謂法國人的效率。我終於拿到了提款卡,免於為下一餐捉襟見肘發愁,但宿網、手機、住房證明、門禁感應卡和最重要的居留證仍然沒有下落,偏偏在這裡什麼事都急不得,今天跑一趟辦不好就只好認了明天再來。而法國人數位化程度之低也令我咋舌,幾乎每項程序都得靠紙本文件往來,辦事人員會一一問你需要辦的事項內容,書寫又總是慢條斯理,說好聽點是每項服務都非常客製化,難聽點就是效率零分。我多想念在台灣的一切簡單明快。
仔細想想覺得交換學生文憑拿了也沒什麼用,所以這學期我只選了三門課,分別是法文、歐洲思想史和超現實主義。相較於文化課程,密集法文課顯得很有幫助。分班考試後我被分到了最高級的一班,我想是因為法文更好的人都直接選法文學程了,但我們班其他同學程度真的都非常好,每次上課都壓力很大,要一直強迫自己的腦灌進大量法文否則就會死很慘。歐洲思想史會從馬基維利讀到紀登斯,每個禮拜六十頁原典還不算太多,但討論課形式對我來說很有挑戰性,畢竟我的英文也是有點堪慮。希望禮拜四的超現實主義也很有趣。
搬進宿舍後的獨居生活堪稱愜意,我很快學會自己修馬桶、做一切家事和料理三餐,甚至自己帶便當上學,每次煮出好吃的東西,再配上一大杯跟水一樣便宜的牛奶或優格就好滿足。這裡開始慢慢像個家了。
這感覺有點怪,但我試著接受。
這感覺有點怪,但我試著接受。
"酷愛趴踢消費高昂的北美大學生"......XD 好好我也想要便宜的紅酒跟便宜的牛奶!!! 我也要喝酒!!!(喂你不是兩三天前才喝光了一品脫的健力士嗎)
回覆刪除感覺很棒耶,我也應該謹記文憑沒啥用所以就讓他去吧XDD
好想去法國喔:(